律师队伍是依法治国的一支重要力量,做好新入职青年律师的政治引领和教育培养工作至关重要。2024年8月,司法部启动青年律师西部锻炼计划,广大律师积极响应号召投身西部锻炼行动。来自粤、皖、鄂三省的24名青年律师在我省24家司法所参加锻炼。他们以基层法治阵地为砚,民生为墨,在调解纠纷中勾勒人间烟火,既做穿云破雾的“法治候鸟”,亦做深扎沃土的“解结青禾”,他们褪去都市锋芒,淬出乡土本色,将法律条文译作苗岭侗寨的晨霜夜话,让契约精神浸染乌蒙高原的日暖风清。当湾区效率拥抱高原韧性,当八皖律音和韵傩乡新词,当江城智识律动黔地民情……这场相互奔赴的法治生长将会摩擦出什么样的火花?
从本期起,我们将连续刊载来黔锻炼青年律师的法治微故事,看青年律师如何以专业为铧,犁开基层治理新壤。本期故事的主角是黄树桐——来自广东卓理律师事务所的一名青年律师,在“司法部青年律师西部锻炼计划”中被安排到安顺市西秀区司法局东关司法所锻炼学习。
作为一名响应司法部号召到西部基层锻炼的青年律师,在安顺市西秀区东关司法所工作的这段经历,对我而言就是一段独特而又充满意义的旅程。
锻炼期间,中欧体育平台我从事的工作之一就有人民调解,原本以为,调解工作只需要从法律角度阐明法理、诠释是非即可说服双方,达到调解目的,但在基层,事情远没有想象这么简单,每一场调解都是一次重大挑战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桩离婚案,该案让我深刻体会到,在调解工作中,做好当事人情绪安抚工作与依法调解同等重要。
案件的起因是男方宅基地被拆迁,虽然街道办已有补偿方案,但由于手续问题,安置房暂未完全分配到位,加之夫妻感情不和,双方多次发生争吵,甚至大打出手,案件有“民转刑”趋势。
在派出所民警的协助下,我们将夫妻双方请到现场进行调解。调解起始,我向当事人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及政府工作流程。但我发现仅仅通过讲法律条文效果并不好,双方对立情绪比较严重,若继续照此方式调解,可能会出现相互顶撞导致矛盾升级的风险。
我立即向当地有经验的老调解员请教,得知做基层调解工作,需做到与当事人“共情”,站在当事人立场思考问题,找准矛盾焦点,再针对性疏导。
于是,我转变工作方法,先给他们倒上一杯热茶,耐心倾听他们诉说委屈和不满,让他们感受到关心。经过细致深入了解,目前双方的主要矛盾是对安置房的分配问题未达成共识。虽然男方提出在安置房到位后会把房子分给女方,但女方始终担心离婚后男方不认账,这对自己和孩子没有保障,且女方性格太过强势,在之前的调解中多次对男方进行指责,最终导致不欢而散。
经过认真倾听和安抚,双方情绪逐渐平复,我们决定采用“背靠背调解法”分别进行说情说理,听取双方主张,并动之以情、晓之以理做好化怨解结工作,最终双方当事人在街道办和派出所民警的见证下签署了调解协议。
此案让我深刻认识到,调解工作不仅仅是生硬的讲法析理,更不能急于评判双方对错,而是与当事人产生情感共鸣,做好情绪安抚,以温情传达法治和维护公平正义。运用法律去解决纠纷,去保障人民的权益,这个过程不能忽视群众的情绪和感受,要深入群众中去了解他们的需求。
本次锻炼经历让我更加深刻领悟到习法治思想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真正精神内涵,作为一名人民律师,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处处站在人民立场做工作,想人民之所想,急人民之所急,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去。此次锻炼更让我从一名青年律师转变为一个更全面、更能理解群众需求的基层法治工作者。中欧体育平台这段经历将会像一盏明灯,永远照亮我的内心,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这一队伍中来,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,谱写属于自己的奉献之歌,让法治的阳光普照每一个角落,让更多的笑容绽放在老百姓的脸上。
黄树桐律师在司法所锻炼期间,积极参与法律咨询、安置帮教、社区矫正、法律宣传培训、人民调解等工作。截止2025年3月,接待群众咨询85人次,涉及合同纠纷、行政征收、婚姻家事、劳动争议、融资租赁纠纷等多个领域、涉及金额约600万元。协助接收安置帮教人员45名,参与47名社区矫正人员的日常管理和社区走访工作。共开展法治宣讲7场,受益人数约800人。参与调解案件15起。
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再次改版,订阅号消息不再是按时间发布顺序展示给用户,没有被星标的账号,粉丝很容易错过推送!
如果您想及时收到黔微普法的文章,请一定要将我们设为★星标★账号哦(如图所示)
如何星标?→→点开公众号名片,点击右上角“…”,再点击“设为星标”即可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